看了《狙击手》。战友
比起火爆的影评友大有感《水门桥》,其实我更喜欢排片少热度也小一些的观战这部。
因为场景小,战友节奏把控得更精准。影评友大有感人物少,观战每一个人都塑造得立体深刻。战友故事讲得娓娓动人。影评友大有感
代入感比《水门桥》更强。观战
邻座成都口音的战友夫妻俩问这方言是乐山的吗?忍了忍没说话,因为觉得和陌生人搭话不是影评友大有感我人设,其实很想回答是观战重庆话啊。
对于纯正成都人来讲可能成都以外的战友四川方言都一样,可是影评友大有感对于我这种定居成都的重庆人来说分辨就太简单了。尤其那句想你堂客了。观战[偷笑]
重庆话战场骂人的语调节奏太爽了。因为不同于软糯可爱的成都话,我们重庆话更具力量穿透感。
其实我是冲张译去看的,看了才知道他只是配角。但是完全没有失望。
虽然五班从班长到战士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演得太好了,有血有肉,自然无比。无论战士们是憋着泪还是忍不住流泪,微表情都经得起怼脸拍。
这是一个“围伤打援”的故事。与其说是阴谋,不如说是阳谋。一开始就知道救亮亮是个套,可是知道是圈套也必须救。
我隔壁那两口子中女生挨着我坐,愤怒地说为什么要去救?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死一个比死一个班总好些吧。我能理解她对五班战士生命的爱惜,所以第二次没憋住还是搭话了,说了句亮亮是侦察兵。她说侦察兵怎么了?五班还全是狙击手呢,狙击手不珍贵?
我说连里下命令生要见人死要见尸,重点死要见尸啊,中国人虽然重视入土为安,但战争情况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不至于要用人命抢尸体的。
她说所以更不合理啊!
我叹了口气说亮亮身上一定有东西啊,一定是比五班全体战士的命都重要的东西,比如可以减少无数志愿军伤亡的情报啊。
看到剧情后面,她忽然转头给我讲你说得有道理哦!我看着她满脸的眼泪感觉真是个性情中人,于是掏出纸巾递给她一张。
全程她老公一脸懵逼看我俩越靠越近,眼神纠缠。。
出电影院她叫我,劳资一路狂奔,因为再聊社恐的人设快立不住了,哪个社恐看电影还和人社交的啊。。
说回来。电影里人物为什么立体,因为他们在被班长点名时,都知道是对方狙击手的“靶子”,冲出去就是生离死别,可是每个人都没有犹豫。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是戴着“堂客”织的手套,担心家里屋顶漏雨,想着即将出生的孩子名字的普通人。
如果不是侵略战争,他们本该是享受着新中国和平的年轻建设者。他们也是有家有家人,和我们一样的人。所以代入感太强了。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用勺勺(请用重庆话读)当观察敌情的工具,全班只有一个望远镜,作为狙击手连个瞄准镜都没有只能靠肉眼的志愿军战士用什么?
只靠人命填吗?当然不行。一方面是精准的、不依靠优良枪械的射击技术,一方面靠谋略智慧。
“引蛇出洞”、“赶鸭子上架”、“后发制人”、“勺子战术”,虽然刘文武班长牺牲了,但大永明显在战友们,尤其是班长牺牲后成长起来了,就像班长说的:你比我“霸道”。
生生不息、精神永存。
五班当然在,五班永远在。
最后的场景设计得好。在韩红极美的声线里,战士们年轻的脸充满向往,明显是在听《回家》。
是啊,70年了,英烈有灵,祖国的怀抱在等你们回家啊。
好片子,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