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兰选梁晗确实是知否众姐她当时的最优解,还有很重要的妹为门一点,墨兰看穿了自己能拿捏住梁晗,有墨事实也是兰非如此,婚后他们生了五六个孩子,嫁豪如果墨兰想高攀小公爷或者顾廷烨,知否众姐还真不能拿捏住他们。妹为门
且墨兰被养得太娇,有墨太顺了,兰非在盛家的嫁豪风光堪比华兰这个嫡长女,对如兰的知否众姐东西都是想要就抢的,她受不住文家的妹为门苦也受不了文家吃她用她还不把她当回事的场景,文严敬就像当年的有墨盛紘,靠着妻子发家,兰非等到发达了他未必愿意去回想自己当年落寞的嫁豪时候,恐怕和盛紘一样也会找一个满足他大男子主义的柔弱的“林小娘”,没人跟她撑腰,王大娘子碍于面子也就是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根本不会去给她解决问题,但是墨兰的脑子被林小娘养废了,她压根镇不住作为正室的场子,做小娘又没什么本领,没几天就被正室弄得嗝屁了,原著梁六对她不错,梁六大概是她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好的了!
梁六其实很满意墨兰,并且和她生了五个女儿,中间还流产了两次,夫妻情分是还可以的。不过梁六缺点在于他自己前面嫡子庶子一大堆,爵位家产他都套不着什么好处,墨兰这个丈夫带出去是面子好看但是不怎么实惠
墨兰不嫁文家正是因为她看得很清楚。
如兰过的其实不算好…虽然有感情,虽然有儿女,虽然低嫁有娘家撑腰,仍然挺糟心的。
墨兰确实豁出去争了个好前程,对于她这种庶女来说的好前程。
书里也写到过,三个兰一起回门,如兰看到墨兰和明兰的车轿,都比自己的豪华,一下子真切地体验到,自己跟墨兰和明兰的阶层是真的不一样了,心里苦闷了很久,后来还是明兰开导,说她跟文之间情比金坚什么的。(情比金坚还不是纳妾了?)如兰才看开。
想象一下如果是墨兰嫁给文,在看到这种真实的差距,墨兰只会更加地懊悔自己当初没去争取。不过墨兰从一开始就明白,就比如兰看得清楚这种阶层的差距。所以她才会不计代价地去争取嫁给自己想嫁的那个人。
文炎敬和墨兰撮合那会儿,还没考上进士呢
和如兰谈的时候已经考上了
盛老爹可精了,不见兔子不撒鹰,风投投一个墨兰进去,赢了就是抄底成功,输了大不了就赔一个庶女出去,要是文炎敬没考上,你看盛家会不会把嫡女嫁过去?
对于盛老爹来说是赔一个庶女,对于墨兰是赔后半生的生活啊,对于他顶多是割肉,对于你这是梭哈啊,换做是你你愿意玩吗,你肯定不玩啊!
盛宏明明更喜欢墨兰!
喜欢,顶多给你多买点新衣服新首饰多给你点零花钱,真正要结婚的时候,身份摆在那,你看是如兰的婚姻价值大还是墨兰的婚姻价值大。
当然,社会体系下定的规矩是“嫡出比庶出更尊贵”,所以“嫡出要比庶出在婚嫁上更体面”。
但深究其原因,难道不是嫡庶背后所带来的资源差异性导致的么?
不说跟华兰相比,你就说如兰跟墨兰吧,一个亲妈是平头正脸的正室大娘子,一个亲妈是当下社会里为人所不齿的妾室;俩人虽是同一个爹,可一个人的外公是当朝太师,死后配享太庙,另一个人的外公早死不说还是官犯;一个人的亲哥以后是这家里的顶梁柱、当家人,一个人的亲哥日后要被分出去单过,分得的各项资源按当时的规矩,也必须比嫡出的大哥少;一个除了父亲给的,还自带母亲手里的丰厚嫁妆,一个的嫁妆来自妾室母亲想尽办法从父亲那里抠出来的些许;
说实话,这俩女孩儿摆在你面前,又都是相亲没感情,换你选谁? 所以说么,压根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你干嘛非要跟人家比?这不自找不痛快么?你说“我凭啥没她嫁得好?”,那废话人家是官二代白富美,你只是普通小康啊?人家身家比你厚,当然比你更有可能嫁给条件好的?人家男的又不傻 就像真让你下嫁比你条件更差的,你不也一样不乐意么?你也同样不傻不是 所以说,自己还是要拎得清啊?墨兰就是被教得拎不清而已!
墨兰这些年在她娘的教育下,她的婚恋观已经“畸形”了,她要的婚姻不是“门当户对”,她们母女期盼的是压出嫡系一头的“风光高嫁”,但问题就在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你跟你家的嫡女相比,确实一般是不可能超越她们的,因为“庶比嫡嫁得差一些”才是最可能的结果。但她们母女恰恰不服的就是这一点,并且愿意为了“风光高嫁”使出各种为人所不耻的手段
小说有句话叫齐大非偶,顾二生母白大娘子就是因为特殊情况下高攀了侯府嫡长子的亲事,所以被人磋磨不得善终,明兰几次历险差点没命,想要得到一些什么,都总要付出代价,墨兰嫁进伯爵府是能锦衣玉食过贵夫人日子,以她的情况这确实是桩需要撞一撞勉强才能得到的婚事,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她亲妈的下半辈子和亲爹的期望,可是梁六的条件也并不比文炎敬好到哪去,纮郎是希望女婿自己有本事,而不是靠着父母给饭吃。
也不觉得美化时代,我记得书里明兰婚后和姐妹聚会,知道如兰使了小心机留住丈夫的时候,她难过地哭了,在她眼里如兰是最坦率率性的姑娘,也学会心机手段了,
书里原文:“明兰有些怅然,仿佛那最天真未凿的一部分,也渐渐失去了。父系社会,男人们制定出条条框框,约束成一具繁复的模子,女子想要在其中生存,并生存得好,就必须放弃上天赐予自己的原先模样。一道道打磨,一次次锤炼,或圆滑,或娇嗔,或世故,或风情,把自己扭曲成适合这幅模子的形状。”
我其实特别不喜欢知否,因为它跟我的价值观不符。文中凡是过得好的都是丈夫喜欢的,丈夫不爱的,任你如果聪明贤惠有能力下场都不会好。
比如明兰的祖母,还是侯爵的女儿,自己又聪明品德也高,最后居然无儿无女,老了也靠不住扶持了一生的继子,还不惨吗?仅仅就是因为盛老爷不喜欢或者说是不那么喜欢。
剧中唯一敢反抗命运的,你们仔细想想居然是墨兰跟她妈,想要什么自己去争取,自己谋前程。
结果墨兰连生五个女儿,到后面丈夫也不爱她了。
因为我不认为底层人群努力往上爬是值得诟病的行为。
原作中随着明兰进候府的几个丫鬟,有个丫鬟想给顾侯的谋士当小妾,这个谋士只有个正妻远在老家,没有孩子,也没有其他小妾,明兰瞧不起她,还放话说自己选的今后好坏别来求她。
其他丫鬟背后嘲笑她,说自己的婚事不用自己操心,等着明兰给分派就行了。
后来当谋士小妾的丫鬟生下儿子,成功使后代脱了奴籍,进入读书人的行列,而那两个嘲笑她的丫鬟被配了小厮,后代继续为奴仆。
作者为了表达丫鬟的选择是错误的,特地写了谋士正妻要来京,孩子需要由正妻抚养,她舍不得孩子,特别憔悴。而那些继续做奴仆的丫鬟们就非常满足。可在我看来,明兰的行为就是双标,她总是教育别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这个道理却不适用于下等人。
把若眉的单线看完,我倒是觉得她看上老头子情有可原,若眉的眼界确实比其他丫鬟要强一些,她就算再忠心,也越不过小桃和丹橘的次序去,而丹橘算是顶配了,就是当管家娘子,仍然是奴籍。若眉等着明兰安排,也顶多配个比丹橘丈夫再次一等的奴才。对那些从盛家(四品官)出来的丫鬟们看来,做侯府的奴才肯定是大大提级了,更别提管事级别。但从读书人家出来的若眉却不可能这么看待,不管是盛家还是侯府,奴才就是奴才,跟读书人完全不是一个阶层。若眉等于把自己的后代成功从奴籍转变为读书人阶级。
明兰不能理解,因为她始终认为自己不争不抢是好的,但不争不抢的前提是满足于自身的环境。比如那两个“不争不抢”的丫鬟,即使“不争不抢”,她们也自然地从四品官府上的丫鬟变成侯府当家主母的丫鬟,她们很满足。但从若眉看来,她是从读书人家的女儿变成了四品官家的丫鬟,再转变成侯府的丫鬟,她不可能满足这种境遇,她争抢的,是让自己后代恢复原有阶层。明兰这里的“不理解”,带着那种高阶层的傲慢,她标榜的不争不抢人淡如菊,前提是她什么都有,而下等人什么都没有,自然没有她显得从容,而这并不是“下等人”的错。力争上游永远都没错,更何况若眉没有踩着人家上位,她豁出去的是自己的舒适,以换得后代的安稳。即使不作为读者,我个人,作为一个母亲,认可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