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吕克】由许鞍华执导,新上新上马思纯、海滩海滩俞飞鸿、影评彭于晏主演,真实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新上新上《第一炉香》,终于在10月22日上映——距影片首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海滩海滩已相隔一年之久。影评在张爱玲书迷和许鞍华影迷看来,真实这部电影版《第一炉香》没能达到预期,新上新上影片上映6天总票房不到4000万元人民币,海滩海滩视听语言网评分更是影评跌至5.5分,令许多人再度讨论“张爱玲作品到底适不适合搬上银幕?”
《第一炉香》遭吐槽
《第一炉香》改编自张爱玲194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讲述上海少女葛薇龙到香港投奔富有的新上新上姑妈,却成为吸引异性的海滩海滩诱饵,后又与浪荡富家子乔琪乔结婚,影评为物欲和情欲彻底堕落的故事——这样一个旧时代故事搬上今天的银幕,本身就有时代隔阂,并不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幕后主创方面,《第一炉香》可谓阵容“豪华”:享誉国际的中国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执导,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持笔改编,摄影师是杜可风,音效师是杜笃之,服装设计和作曲邀请日本的和田惠美和坂本龙一……这样的专业配置足以保证影片水准,然而影片上映后却遭遇大量吐槽。有书迷批评影片未拍出张爱玲的韵味,有观众直指演员选角不合适,主演的演技体现不出角色性格和心理,甚至连片名《第一炉香》都被调侃成“第一炉钢”,两位男女主角彭于晏和马思纯变成“骆驼祥子和虎妞”。而在正式上映之前,该片的宣传和推广方式就把很多书迷和潜在观众“劝退”:前有马思纯在社交平台“扮文艺女青年翻车”,引用“假张爱玲语录”遭到文学爱好者群嘲;后有片方入驻短视频平台,乱用格调不高的金句文案和被裁切的画面宣传影片,硬生生地让张爱玲的故事和许鞍华的镜头沦为“前任”系列。
“她的文字中藏匿太多东西”
从2019年开拍、杀青,到2020年威尼斯首映,再到今年档期推迟,《第一炉香》一路走来并不顺利,就连电影节上的评价也只是对许鞍华本人的礼貌性致敬。据猫眼平台预测,《第一炉香》内地最终票房约在6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大致与许鞍华的上一部作品《明月几时有》持平,但口碑上远不如之前反映香港社会的现实题材作品《桃姐》和《天水围的日与夜》。11月25日,《第一炉香》将在香港地区上映。
作为华语影坛最著名的女性电影人之一,出生于辽宁、拥有香港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的许鞍华,对前校友张爱玲偏爱有加,曾三次将张爱玲的作品搬上银幕和舞台。其中,1984年的电影《倾城之恋》由周润发主演,上映后反响不佳,许鞍华事后也承认自己当时没能读懂张爱玲。1997年,许鞍华再次挑战《半生缘》,合拍片的模式和选角在口碑方面有所提升,观众们认同她拍出张爱玲笔下30年代的上海滩;不过影评人对该片评价并不高,票房也不理想。此外,许鞍华2009年还执导话剧版《金锁记》,编剧同样是王安忆。加上《第一炉香》,许鞍华已与张爱玲作品四次结缘。
“我对张爱玲其实是蛮惶恐的”,许鞍华曾坦言,张爱玲的作品在意象呈现上非常困难——文字华丽、技巧精湛、观察独到,但写的东西并不艰深。在王安忆看来,改编张爱玲最难之处是时代不同——她的文字中藏匿太多东西,需要今人隔着年代去揣测。
关锦鹏和李安各有风格
华语影坛除了许鞍华,有不少导演曾挑战过张爱玲的作品,在理解和表达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譬如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1994年),在情绪把握上不缺细腻。曾在《倾城之恋》当过副导演的关锦鹏,选择采用更多原文对话和旁白来呈现角色的心理变化——神韵是有了,但张爱玲笔下的讽刺和批判意味反而变淡,这个问题在《第一炉香》中同样存在。
迄今为止,改编张爱玲最成功的影片还是《色·戒》,然而李安曾表示,他是带着愤怒来看张爱玲的小说,这部作品在他手中经过蒙太奇式的改动,才在影像层面达到重构的高度。由此可见,张爱玲的小说虽然融入许多现代文学和戏剧技巧,但真要拍好并适合当今观众的视角和价值观,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