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特种一部亚裔电影火了,为什么却能在整个电影世界里掀起讨论的部队巨浪?
毫无疑问,《摘金奇缘》在好莱坞的全面红火,已经令这部影片,反击成为了和《黑豹》一样的影评现象级影片。
这部打着“25年来好莱坞第一部全亚裔卡司”的特种影片备受关注,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双丰收,部队成为今年暑期档的全面最大黑马。但这绝非一部试图引起亚洲观众共鸣的反击影片,反倒是影评一部工整的类型喜剧片。这部电影的特种成功,在于它能否吸引到浪漫喜剧之外的部队影迷。海外的全面影评人则表示,《摘金奇缘》正小心翼翼地践行浪漫喜剧的反击理念,几乎可以感觉到导演和演员集体在幕后摒住呼吸,影评希望自己不要以失误收场。
今夏的北美电影市场不只有这一匹黑马,此前中美合拍片《巨齿鲨》首周取得了1.4亿美元全球票房。随着中国和印度电影市场的成长,有着更多“亚裔脸”的电影和它们的创影评天下,真的能在好莱坞取得更多的地位和话语权吗?
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李安
谈及目前在好莱坞获得成功的导演,李安是不能不提的一位。这位出身台湾屏东潮州的亚裔导演,已经以最佳导演的身份,收集了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三大世界性电影奖项,也曾揽获金狮和金熊奖项。
李安在好莱坞的成功标志,是“父亲三部曲”中《喜宴》的成功。这部在他的创作史上时列第二的早年作品,在当年是电影投资回报率最高影片,甚至超越了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同时也为李安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由此,李安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在好莱坞打拼的亚裔导演虽多,但唯有李安是如今尚在一线勤于耕耘,并将东方人视角带入创作当中,在好莱坞传播并收获了良好反馈的导演。不同于其他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亚裔导演,他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自己始终是一个台湾导演。他的电影始终在试图建构亚裔族群对于东方文化的认同感。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分属感,在李安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同他的创作历史一样反复曲折。他的《断背山》和《喜宴》有着相类似的主角和故事,主人公的同性恋身份,以及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言行举止,皆是婉转曲折地形成了一种两种文化的沟通和互相审视。不安的主角被家庭和爱情所勾缠着,在个人追求和亲情关系的维系中突出了矛盾。这两种宛如镜像的生态,在李安的创作中,就像西方和东方两种文化一样,在全球化的局势下,保持着矛盾又亲密的微妙关系。
类型片的新锐导演们
在好莱坞如此成功的亚裔导演,除了李安,纵观整个好莱坞,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或许好莱坞本身也不一定再需要第二个李安。近年来,在好莱坞杀出一片天地小有名气的导演们,大多选择了类型片为自己的进身之阶。温子仁、林诣彬、朱浩伟正是典型的亚裔类型片导演。
这三位好莱坞亚裔新锐,都诞生于70年代。林诣彬于197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1997年,林诣彬与李孟熙合作导演电影《人海奇花》。毕业后,林诣彬独立执导了第一部长片《明日好运到》,这部电影的焦点集中在一群高中年龄的亚裔美国人身上。2005年,林诣彬执导了首部主流电影《征服怒海》,但票房惨遭失利。
林诣彬的系列作品执导历程始于《速度与激情3》,随后他再次执导了这一系列随后的三部电影,直到2015年温子仁接替了他。这四部电影票表现屡次突破了新高,票房水涨船高,全球票房累积12.59亿美元。
接过《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导演温子仁,是颇有盛名的恐怖片导演。他于197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古晋,成长于澳大利亚,2004年,被狮门影业看中,开始执导恐怖惊悚片《电锯惊魂》。
温子仁和《电锯惊魂》的成功可在影史上留下鲜明的一笔,这一系列是吉尼斯纪录有名的“影史最成功恐怖片系列”,前七部票房累积了8.773亿美元,成了一棵令人艳羡的摇钱树。而他自己在2011年的小成本恐怖片《潜伏》以150万美元成本,收获9700万美元票房。
在《招魂》之后,温子仁自己坦言说,对拍摄恐怖电影感到有些疲倦。由此他开始转向了动作系列电影,恰好在林诣彬后接档了《速度与激情7》的制作。电影的全球票房达到了惊人的3.92亿美元,是这一系列最卖座的一部影片。不过在此之后,他仍然执导了恐怖片《招魂2:恩菲尔德吵闹鬼》。2017年,他再次突破类型,开始执导奇幻电影《海王》。
相较前两位借助《速度与激情》票房成绩一路飞升的导演来说,《摘金奇缘》的导演朱浩伟是更为年轻的新锐导演。朱浩伟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影视学院。他曾执导过《舞力全开》、《舞力全开3D》、《小贾斯汀:永不说不》等青春歌舞片。他曾有机会执导过由“小李子”莱昂纳多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但最后也因华纳的介入而告吹。
他的电影中常常有大量的舞蹈元素。2011年他拍摄了《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随后又在2016年拍摄了《惊天魔盗团2》,这两部续集电影不能算是非常成功,是在口碑上尚属及格的好莱坞作品,也都收回了投资。而《摘金奇缘》或许将成为他的第一部里程碑式影片。这部影片凭借着全亚裔的阵容,已在北美市场上,拿下了八千万的票房成绩。
好导演,是好莱坞的,还是世界的?
电影产业的发展,与优秀导演及其作品息息相关。一贯以白人男性主导的好莱坞,也有了更多的新鲜面孔。这一特色不仅仅体现在了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一系列来自华语儒家文化体系的导演身上,在亚洲领域内,印度电影的崛起,也令好莱坞的舞台上有了一批来自于亚裔的导演。米拉·奈尔、M·奈特·沙马兰等印度裔导演,都曾在颁奖季上时有亮相。在国际范围内,更有墨西哥三杰拿齐奥斯卡。
但世界电影产业的市场在逐渐扩大,不少电影导演的目标,不再是进入一个具有文化隔阂的电影生产体系,而是走上了更本土,更具有文化归属的电影生产道路。
电影产业诞生已逾百年,始终难以突破文化隔膜的阻碍。全球的受众对好莱坞生产的影片趋之若鹜,本质上是对普世价值观的认可。《摘金奇缘》和《黑豹》先后在北美掀起热潮,始终是有着那些远离本土的异国观众的支持。不少非裔和华裔观众,都在影片上映时包场以支持影片的上映,这使影片在票房上有了底气。
一方面是将全球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是少数族裔文化的回归,这样复杂的文化根源,让即便是全亚裔的影片,也免不了沦于片面化、刻板化,甚至让海外的观众产生了《摘金奇缘》不过是好莱坞版“流星花园”的奇怪印象。这正是东方文化在整个世界观中,出于“被看者”的从属地位的实例。
东西方的电影文化,是一种“看”与“被看”的力量权衡。好莱坞代表的电影文化,固然还占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但当创影评天下使用窥奇与批判的视角“欣赏”种种奇观的同时,也在被一种来自对方的眼光所关注。
而对于优秀的创影评天下个体来说,与优秀的市场受众相匹配,是一种顺理成章的趋向。当本土市场发展缓慢时,非美国的导演自然会向好莱坞进军,试图去融入更为强大的市场。但当本土的受众逐渐增长时,优秀创影评天下的回流,也是顺势而为。
而如今的电影产业,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获得好莱坞认可的杰出创影评天下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