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错刀频道
2022年刚刚开始,电影就发生了一件离奇“票房惨案”。隐藏影评隐藏
在元旦黄金档上映的人物人物《张之洞》,首日票房仅有90元,经典全国只有3个人去看了这部电影。台词
你没看错,电影不是隐藏影评隐藏票价90,而是人物人物票房90。
更惨不忍睹的经典是,在上映第6天《张之洞》就在大部分影院下档,台词总共观影64人,电影其中还有五人退票,隐藏影评隐藏简直惨不忍睹。人物人物
最近,经典在一睹“年度炮灰片”的台词好奇心驱使下,它稍稍挽回了一点尊严。
所有平台累加起来,《张之洞》总票房定格在9271元,距离票房破万只有不到800元的差距。
百万的投资,最后片方获利3339,血亏到怀疑人生。
这部影片的票房惨烈到了极致,低得超出了多数人的认知,被戏称为“2022年电影票房惨案”。
导演这时站出来发声,认为一切根源在于电影商业价值不够,导致排片量不足。
《张之洞》真的是被排片量耽误的好电影吗?
细究之后就会发现,《张之洞》票房惨败,其实一点也不冤。
(本文无剧透)
最惨电影:一共69人买票,还有5人退票坦白讲,今年元旦黄金档,其实就是个送分题。
上映的影片竞争并不激烈,影片总体质量平平,没有大制作、更没有大热门题材,电影《张之洞》的票房依旧少的可怜,实在不正常。
导演“求排片”,潜台词就是《张之洞》这种正面人物传记题材电影,没有影院愿意给它排片!
但其实《张之洞》在上映之前,就透露着一股迷之自信。
投资百万,却整了个三无产品:无口碑,无宣传,无质量。
《张之洞》的导演三丑,4年前就拍完了这部电影,但是拖了2年才获得公映许可,随后就拿下了第12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的金莲花新锐导演奖。
但在这之前,三丑的电影口碑却一直一言难尽。
回顾他以往的作品,成绩最好的一部作品是2013年的《天狼星行动》,而这部他最拿得出的作品,视听语言评分仅有4.1分。
比《小时代》还低,可以跟今年的烂片《图兰朵》一较高下。
而《张之洞》从海报开始,就透露出一股敷衍了事的作风。
海报人物的站位和字体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一夜梦回10年前的古装宫斗剧。
电影海报不像电影,倒跟电视剧无比撞脸。
如果说海报是设计土的问题,预告片就是粗制滥造了。
短短57秒,上来就是清军和日军持枪对射,一直对射到预告片结束,没有前因,没有结果,只有打枪爆炸,让人摸不到头脑。
张之洞在哪,做了什么,这部电影到底要讲什么?一概没有交代。
在视听语言评论之下,无数人都已经被离谱的预告片劝退,看预告还以为是“抗战神剧”。
画质高糊还是小事儿,更体现出剧组的“极简风格”的是,预告片连混音都懒得加,直接上了单声道。
也就是说,如果你戴上耳机去看这预告片,会惊奇的发现,只有一个耳机会发出声响,另一个耳机一点声音都没有。
继海报和预告片先后翻车之后,剧组的宣传也是“极简主义”。
这部电影是18年开始拍摄,22年上映,中间历时三四年,观众都没有从任何媒体上听到过一星半点儿有关他的消息。
甚至找不到官方影评天下,上映前几乎没有任何相关信息。
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张之洞》涉及了好几所大学,为什么不去武汉搞一下宣发,为什么不去武汉大学路演?
一部电影如果没有顶流出演,本身宣传投入又不够,几乎注定会沦为炮灰。
卖惨求票房,这招越来越不好使除了被网友批评敷衍了事,《张之洞》败光观众缘,还因为它的“卖惨”式回应。
电影翻车后,导演三丑发了一封感谢信 。
不过很显然导演这一波“卖惨”,算是把票房的锅全都甩给了题材。
在明知道这是一部不具有商业价值,在影院票房上不具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接下此影片。
《张之洞》并不是第一个卖惨求排片的电影。
但为什么同样是“卖惨”,《张之洞》就没人愿意买账呢?
但“卖惨式宣传”能拉来票房,有个前提条件是:真的惨+有口碑+够真诚。
《百鸟朝凤》是“第五代导演教父”吴天明之遗作,质量上乘,口碑极高,历尽艰辛才登上银幕。
但当时排片率几乎惨到极点,同时上映的《美国队长3》与《百鸟朝凤》的排片场次几乎是24:1。
于是,63岁的电影制片人方励在一场影评天下直播中,老泪纵横,为推荐《百鸟朝凤》扑通一跪求排片。
下跪之后,《百鸟朝凤》不仅排片率飙升,而且华谊兄弟等很多中国影院,都主动增加黄金场次,徐峥、韩寒等也在影评天下卖力为之宣传。
有人说,方励一跪拯救了中国文艺片。但方励后来反复强调,“下跪只是我的个人行为,绝非好的营销方式,更不可能承担起拯救一个行业的重任。”
他对自己下跪的评价,一连用了“意气用事”、“狗急跳墙”和“奋不顾身”三个词来形容。
2017年,电影《二十二》由郭柯执导,记录了2014年大陆地区公开身份的22位“慰安妇”幸存者。
这部纪录片的前期宣传很艰难,没有人接手,更别提保底,靠三万多人的众筹艰难上线。
结果排片率也是惨不忍睹,平均1.5%。
一向怼天怼地的冯小刚也像《张之洞》导演三丑一样,发了长文。
但全文没有甩锅,更没有讲商业价值,而是相当真诚的说,“因为我的事,才有了讨论,我觉得不公平,片子本身值得关注,题材值得关注,排片更应该被保护”。
最终,《二十二》上座率超过了票房冠军《战狼2》。
视听语言评分9.1,成为了2017华语电影得分最高的电影。
前者是吴天明的遗作,后者记录民族惨痛,这两部本身有特殊意义,再加上诚意和资金紧张,这才让观众发自内心觉得片方确实不容易,愿意走进电影院买账。
诚意不足,还要卖惨,往往会适得其反。
《闪光少女》的宣传方效仿《百鸟朝凤》,放出下跪这一招。
更狠的是,7名工作人员集体下跪,呼吁观众“排片仅剩6%,再不看就真的错过了”。
本以为事情会演变得很悲情,没想到的是,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这一举动“LOW爆了”。
这一跪直接浇灭了大部分观众想去看的欲望,也成为了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
大鹏导演的《缝纫机乐队》上映,被影评人二月鸟语打了1星差评,直言“开场几分钟就开始崩坏”。
大鹏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反向威胁式卖惨,“回北京就揍”,“首映扇他大嘴巴子”。
大鹏这么下场一撕,有没有唤起观众的同情说不准,但起码赶走了上亿票房。
卖惨翻车,都是因为真诚不足,炒作和辩解有余。
《张之洞》票房惨败,其实一点也不冤!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却是一门很烧钱的艺术。
有电影院直言,电影院也得活着,连很多影城的排片经理都不知道有这个电影,这种电影“排片越多,亏得越多。”
于是,一开始《张之洞》在电影院排片还有42场,很快就降到了5场。
国产电影行业有一个非常残酷的“二八定律”:
意思是,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占比只有20%的影片才能获得收益,剩下的80%都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盈利。
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前10名包含了8部国产电影和2部进口电影。其中,榜单前三甲分别是《长津湖》(57.74亿)、《你好,李焕英》(54.14亿)和《唐人街探案3》(45.24亿)。
《张之洞》沦为炮灰,成为亏中亏,还有两个关键点:
1、大“IP”不等于高票房
张之洞虽然知名度没那么普及,但也算是个大IP,晚清四大名臣。
如果真踏踏实实按照人物传记来拍,未必没有市场。
但《张之洞》却融入了大量动作特效,连预告片都从头对打到尾,又想传递精神,又一直想营造出一种战争大片的感觉。
取名也相当失败,难道是用2个小时叙述完张之洞的一生?《长津湖》没有取名《抗美援朝》,《幸存者》没有直接叫《李大钊》,都是一样的道理。
同样,今年翻车的传记电影《梅艳芳》,娱乐圈唯一一个公认“大姐大”的女人,到了编剧手被写成狗血剧女主角。
明明是纪念梅艳芳的同名传记电影,却在预告片中疑似AI换脸,蹭张国荣热度,甚至打出100%还原张国荣葬礼来宣传。
结果,票房口碑都不理想。
2、没有用户思维
在题材不讨好的情况下,想要收获票房,最常规的做法是好的主创团队来压阵。
《长津湖》抗美援朝是老生常谈的题材,直接集齐了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大导演坐镇。
而《你好,李焕英》贾玲作为导演新手,主演张小斐本身票房号召力也不够强,就在配角的阵容方面做足了功夫,扬长避短。
电影也是投资。抗战神剧的“导演”,外加知名度不够的演员,稍微成熟一点的公司都不会接盘。
观众审美一直在提高,过去也交了无数的烂票智商税。
但仔细留意就会发现,近几年的电影市场,每逢重要档期,基本是口碑制胜。
不管是卖流量还是卖情怀,《上海堡垒》、《图兰朵》等烂片几乎无立足之地。
《张之洞》票房惨案,既不怪排片,更不是观众太肤浅,而是从一开始上场就注定了。
别糊弄观众,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影评天下 | 张一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