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英国导演肯尼思·布拉纳一直很受欢迎,因父影评因父无论是名之名在《信条》《东方快车谋杀案》《敦刻尔克》中的演出,还是什意思改编莎士比亚、克里斯蒂经典作品的因父影评因父《哈姆莱特》《亨利五世》《东方快车谋杀案》,都口碑不错。名之名所以,什意思我对他很关注,因父影评因父一有新作问世,名之名总要去找来看。什意思
《贝尔法斯特》是因父影评因父肯尼思·布拉纳的最新作品,刚刚获得本届金球奖电影剧情类最佳影片、名之名最佳导演、什意思最佳剧本等7项提名。因父影评因父在这个新片纷纷跳档、名之名影坛一片凋零的什意思时刻,找到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无疑是值得欣喜的。
首先吸引我的是《贝尔法斯特》这个片名。这个城市的名字让我想到了爱尔兰共和军,想到了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为了独立和自由的战斗。所以,我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部激烈的电影。
看完之后,我失望了,原来这是一部关于家乡的温情电影。虽然也有流血混战、街垒对立,但核心却是一个孩子在混乱年代的成长。所以,虽然前景、后景总是出现铁丝网、街垒、硝烟,但快乐的孩子和成人始终是电影的主体。
就像去年上映的新西兰导演塔伊加·维迪提的《乔乔的异想世界》,把蒙昧无知的孩子放在二战的残酷背景下一样,在《贝尔法斯特》里,我们惊讶地看到,在街垒旁边,在铁丝网下,大人们依旧在快活地跳舞,孩子们依旧在疯狂地游戏。这种风格化的表现手段,淡化了那场由宗教冲突引发的骚乱的残酷性。
略微熟悉欧洲历史的人都会记得新教与天主教的宗教战争。尤其在英国,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无所不在。作为天主教传统势力范围的北爱尔兰与新教掌权的英国王室,始终处于水火不容的地步,并且从宗教冲突引发独立风潮。作为北爱尔兰首府的贝尔法斯特,始终处于风暴的中心。1972年1月30日,北爱尔兰民权协会在伦敦德里市举行集会游行,被英军当场开枪打死12人,被称为“血腥星期天事件”。半年后,爱尔兰共和军在贝尔法斯特制造爆炸事件,造成9人丧生,被称为“血色星期五”事件。奥斯卡最佳影片《因父之名》就是根据贝尔法斯特爆炸案中一桩冤案的真实经过改编的。
而在电影《贝尔法斯特》里,这些血腥的过往,已经化作一缕淡淡的硝烟,成为一对老人、一对夫妻和两个孩子零碎生活故事的背景板。肯尼思·布拉纳用片头片尾极致美丽的景色告诉观众,这些痛苦的记忆早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
其次吸引我的是导演的名字。肯尼思·布拉纳是莎剧演员出身,而我又是莎士比亚的狂热粉丝。所以,我对肯尼思·布拉纳非常关注。32年前,肯尼思·布拉纳刚出道,就自导自演了根据莎士比亚同名历史剧改编的《亨利五世》,一举获得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提名。此后,他又在银幕上导演和演绎了《哈姆莱特》《无事生非》《皆大欢喜》以及根据莎士比亚晚年真实经历拍摄的《都是真的》。
近年他还热衷于改编重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自导自演《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得票房佳绩以后,他立即又拍了《尼罗河上的惨案》。本来去年10月就要上映,因为疫情改档到明年2月上映,很值得期待。
作为演员出身的肯尼思·布拉纳显然对表演十分有心得,也具体体现到这部《贝尔法斯特》中。影片中两老两小两对情侣的表演是最大亮点。刚刚退出007系列电影的M夫人朱迪·丹奇和《正义联盟》里的荒原狼塞伦·希德,驾轻就熟、惟妙惟肖地演出了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年夫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饰演影片主角巴蒂的童星裘德·希尔则把一个小男孩对女孩的朦胧爱情演绎得非常自然、生动,给影片增添了温暖的色调,与影片的黑白画风、抒情音乐和刻意挑选的拍摄角度,共同形成了这部电影抒情和感伤的基调。
《贝尔法斯特》开头是这座城市美丽的景色,伴之以歌声:“当我在梦中的时候,一些很特别的东西非常深刻。我大声喊出,我有一个全新的故事。”末尾的字幕则是:“致那些留下的故人,致那些离开的游子,以及所有那些迷失的人。”这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了电影的主题以及导演的用意。肯尼思·布拉纳出生于贝尔法斯特,这部电影被称为他献给故乡的情诗,其中的小男孩巴蒂,显然是他自己的化身。本片与3年前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导演奖的《罗马》非常相像,都是黑白片,都是关于故乡的记忆。很多影评人把这两部电影拿来比较,认为《贝尔法斯特》显然逊色于《罗马》。我赞同这个观点。不管从一家人的情感,还是从时代背景的映射,《贝尔法斯特》都比《罗马》差不止一个档次。
人到老年,总不由自主去回忆,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要把这回忆给公众去看,就不得不要求你的回忆具有公众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私人的情感。这一点,肯尼思·布拉纳似乎还没想明白。
作为一部电影,《贝尔法斯特》很美。只不过这美似乎架空了,与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公众的情感,有着不小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