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腾讯为首的猎影猎影多家视频平台联合500多位艺人发倡议书,宣布抵制影视剪辑视频内容之后,影评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慈珂在4月25日的爱影发布会上,宣布将整治未经授权复制、评网传播他人影视作品的下载行为。会对当前庞大的猎影猎影影视作品二度创作人群造成哪些影响呢?这里根据现有的信息来分析一下。
首先,影评这次是爱影长视频平台裹挟制片方一起向短视频平台施压,以增加自己的评网合法性和话语权。
与短视频侵犯著作权相比,下载制片方应该更加痛恨长视频平台的猎影猎影霸王条款,只不过他们的影评命捏在长视频平台手里,敢怒不敢言。爱影
中宣部这次的评网整改肯定会落实,但怎么改,下载用多大力度,还存在很大的调停空间。
《著作权法》规定中对影视作品的使用有12种合理形式,其中与二次创作相关的描述为“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怎么来界定“适当引用”?比较模糊
所以《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对此进行了说明,“适当引用是指不影响原作的正常使用,也没有不合理地损害原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怎么来界定“不合理地损害”?依然模糊
所以法院又在司法实践中制定了几项参考因素:
1 原作品是否已经公开发表。
2 引用他人作品的目的。(是否商用)
3 引用内容幅度、比例
4 是否会对原作品的正常使用或市场销售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第二条是最重要的,这个没得跑。但是莫慌,无论是从就业层面、还是繁荣文化艺术、激发社会创造力来看,有关部门都不会一刀切禁止影视作品二创。
就业方面,国家现在为了保就业,连地摊经济都要鼓励,何况是影视作品二创这种就业规模、产业梯队(配音、剪辑、文案),都远超地摊的大项。
文化方面,影视作品二创确实存在内容低劣化、误读化、同质化等问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社交、娱乐、信息获取等方面的需求。近12年的热钱涌入使得电影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垃圾、平庸之作,大部分人都无法通过评分(水军,假数据)、或者电影预告(欺骗式营销)去分辨一部作品是否值得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观看,而影视解说刚好为我们做了筛选,提供了比较基础的信息,即满足了我们信息获取、跟上时代话题的目的,又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观众在看完影视解说后,是否选择去看原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影视作品的质量。也就是说,烂片才怕影视解说造成的宣传效果,对于好的作品而言,影视解说就是免费且高质量的宣传。(所以水军的存活主要还得依靠中庸段的作品)
反而是第四条对影视作品二创不会构成太大影响。什么是”正常使用”?只要你的影视解说没有成为原作品的市场替代品,就不会造成《著作权法》认定的损害、侵权。也就是说,烂片就是烂片,你戏仿一下,吐槽一下,有一说一,不构成侵权。
再说回第二条,部分让利应该是无法避免的,至于怎么让利,多大幅度,则需要有关部门在长短视频之间进行调停。
长、短视频平台之间协商好之后,让利部分是由平台承担还是由UP主承担,还是双方各承担多少,怎么承担?则需要平台自己拿捏,如果平台把让利部分过多转嫁给UP主,UP也会用脚投票,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最后再不负责地推测一下整改内容吧。
第一肯定是引用影视作品进行二创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关键情节、核心内容、以及大量引用。
第二则是对影视二创内容的类型化做出硬性规定,
比如影评类,《第十放映室》、《十句话影评》之类的,简单介绍电影,不过多透露具体细节。
专业分析类,类似B站《CINE马拉松》、A、B站《猎影娘》系列,从专业的视角向观众详细解析电影的结构、人物刻画、对白分析,而不透露核心情节。
影视盘点类,代表《电影最TOP》,类似于电影脱口秀,依靠庞大的电影素材围绕不同主题进行多样性创作,不仅能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还不影响原片的观感。
纯剧情解说的话,可能需要针对对第一条的整改内容做出一定调整,极有可能会影响质量,继而影响收入。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纾解当前鱼龙混杂、垃圾影视营销号林立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