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电视剧免费观看>综合>【】文/石若萧2022年的春节档

【】文/石若萧2022年的春节档

最后更新:2025-01-09 06:03:19

56集全
  • 主演:     
  • 导演:
  • 类型: 综合
  • 年代:
  • 语言:
  • 简介:

    那些年,那年年演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文/石若萧2022年的春节档,全档期票房比去年少了近20亿。追影不过,评那随着影院把电影票的员表价格纷纷降了下来,看电影的那年年演人又多了起来,每一天的追影全国票房都在2亿元以上。

    而助推这股“后春节档”势头发力的评那,还有一个小小的员表档期:情人节档。

    其实诸如情人节、那年年演七夕节、追影“520”等日子,评那本不是员表什么严肃档期。只不过每到这一天,那年年演看电影的追影情侣数量大增,对电影票的评那价格又不敏感,往往能猛烈冲高大盘,于是便成了爱情片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种日子里上映的电影往往有共同特点:影片质量、成本、卡司都不算高,首映当天能吸走总票房的50%,过了当天,后续便立刻乏力。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片名一个比一个长

    5.31亿,这是今年情人节档的总成绩。

    这个情人节档共有三部新电影上映,当然都是爱情片。

    票房位居第一的是《十年一品温如言》,首日拿下了1.45亿。据猫眼专业版统计,其早在预售阶段就已经拿下近亿元票房,超过了《爱乐之城》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情人节档新片剧情电影单日票房冠军。

    不过,《十年一品温如言》有原著加持,群众基础本来就够,再加上排片给得高,拿下当日第一,也不奇怪。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十年一品温如言》海报

    紧随其后的是《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预售阶段位居第二。但上映后差距逐渐拉开,当日票房仅居第四,落在了已经上映多日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之后,最终首日报收5900余万。

    表现最差的是《不要忘记我爱你》,票房仅报收4700余万。光从阵容卡司角度来看,这算是情人节档阵容最好的一部了,领衔主演是古力娜扎、张歆艺和刘以豪。只不过,爱情片似乎还是取决于故事,并不以阵容为转移。

    如果非要给三部影片找出什么共同特点,那就是片名一个比一个长。原本为了方便记忆和传播,电影片名常以三到五字为宜,但爱情片却完全不遵守此规律,起一个长名字,几乎已经成为了近年来行业的标配。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海报

    很难说清楚这种风气具体是什么时候开始泛滥的,回溯来看,大约还是同21世纪初期很多青春疼痛文学的长书名有关,出版业影响到电影行业,渐渐成了行规。比如2012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6年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20年的七夕档《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等等。主创和宣发们大约都觉得,片名越长,越能激发女性观众的购票欲,从而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响。

    只不过,片名再长也挽救不了糟糕的内容,而这一次三部影片全都迎来了口碑的崩塌。截至目前,三部电影在视听语言上仅有《十年一品温如言》开了分,仅有2.9,铺天盖地的恶评也同时袭来,排名第一的短评赫然是“现在的电影可真有意思,明明可以直接抢钱的,非要请你看电影”。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图/视听语言

    至于比较中肯的评论则指出:原作已经是2009年的小说了,无论故事、人设还是风格放到现在都有些过时。编剧或许是为了避免该问题,将剧本进行了大幅修改,但碍于能力不足,又没办法跳出框架写一个全新的故事,结果搞得两头不讨好。不光原著粉不满,路人观众看来电影也依旧不及格。

    影评人的评论也是一个比一个尖刻:“本片艺术性为零,是那种最无聊、最空洞的PPT电影,首日票房破亿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侮辱”、“本片充满了自我感动”……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因为近几年,如情人节、七夕节、“520”、“光棍节”这种孤零零的“爱情档期”,几乎都已经被运营成“捞一票就走”的日子了。

    “爱情档”历史

    2011年,在不被外界所看好的情况下,《失恋33天》利用“百年一遇的圣光棍节”作为卖点,在11月11日当天拿到4700万余票房,并以3.2亿元的总票房成为年度黑马,位列当年总票房榜第八。

    连一个完全是被电商炒起来的购物节都能收获如此效应,对于情人节、七夕这类公认的爱情日子,潜力就更加不容忽视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失恋33天》

    以情人节为例,由于和农历春节离得近,其常被前者所覆盖。倘若两者相叠加,票房就会一飞冲天,超过10亿,比如去年,该数字就达到了惊人的13.45亿。

    如果既不叠加假期,又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工作日,比如周一到周三,上映的影片质量也不高,表现就相对会低些。但即便再低,也依旧坚挺——以2015年情人节为例,当日没有上映的新片,次日也是工作日,但最终依然有2.2亿的票房总量。而当日前后两天,全国日票房都没能过亿。

    也就是说,倘若不受疫情等非常规因素影响,2亿,就是这个特殊日子的票房底线,而且随着时代发展,这个数字只会走高,不会降低。当日上映的新片,无论质量多么差,都能在2亿以上的大盘中分得一杯羹,无非多与少的区别而已。假设有三部新片上映,刨开早先上映的影片分走的钱,每部新片至少也能拿下四到六千万。

    光是这一点,就构成了众多小体量影片参与角逐的理由。

    根据影视垂直媒体“毒眸”统计,2014-2016年,每年七夕节当天同台竞争的爱情片数量都在5部以上,其中2014年更是有7部之多,而在当天2.4亿的总票房里,有将近2亿元是爱情片所贡献。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新娘大作战》

    2015年七夕节是周四,但当天总票房却达到了2.3亿,比当周周六还多出1亿元。众多影片里,当天上映的爱情片《新娘大作战》收获了9200万,而这部影片的总票房不过才1.73亿,七夕当天的占比便超过了50%;当日票房第三名的《恋爱中的城市》拿下3100万,这部电影总票房只有5300万,其他时间的单日票房都只有300万左右。

    2017年情人节,除了《极限特工》外,当日票房第二、三、四名全被爱情片所占据,分别是《爱乐之城》《合约男女》和《疯岳撬佳人》。除了《爱乐之城》口碑较好,长线效应较明显外,其余两部首日票房占比都超过了50%。

    2019年情人节档比较特殊,春节刚过不久,市场还处在《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大片的余威之下,但一部爱情片《一吻定情》突然钻了出来,抢下8500余万,位居当日第三,最终总票房为1.73亿,首日票房占比也达到了50%。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一吻定情》

    2020年七夕档,排行第一的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当日拿下2.5亿票房,但总票房仅有5亿,首日票房占比达到了50%,视听语言评分仅有5.3,明显长线乏力;另一部爱情片《荞麦疯长》当日拿下3400余万,总票房不过5200余万,首日占比超过65%,乏力感更加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影片,视听语言评分没有一部超过6分。

    总结下来,这种“捞一票就走”的做法,大多只适用于小成本影片。对于阵容更大,更有自信的影片,再放在这些日子里就不划算了。因为七夕、情人节并非法定节假日,如果赶不上周末,就几乎产生不了任何长线票房续航能力。为了走长线,片方往往会选择去大档期争夺票房,如《前任3》放在了元旦档,《你的婚礼》则选择在了五一档。

    有信心的爱情片都走了,还留在这些档期内的电影质量几乎全都经不起推敲,进一步形成了恶性循环。

    国产爱情片何处去

    其实,即便将目光从这些具体日子移开,近些年来国内的爱情电影相当之多,只不过罕有质量特别好的作品出现。

    小成本商业片中,最常见的类型电影无非三种:爱情、喜剧和犯罪。前两者经常还可以叠加起来,变成爱情喜剧。同犯罪类型叠加起来的也有,但由于氛围沉重,爱情的喜悦难免会被犯罪的阴霾盖过,成为后者的附属元素。2019年的《少年的你》是少有的成功复合,且做到了以爱情为主,因此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少年的你》

    再往回溯,历年来在商业上取得耀眼成功的还有:2011年的《失恋33天》,2012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4年的《北京爱情故事》《匆匆那年》,田羽生的《前任》系列,2016年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8年《后来的我们》《超时空同居》……

    仅从数量而言,影片着实不少,但从艺术性等角度来考量,却少有精良之作。上述这些电影大多脱胎自网络文学,文本质量本就不高,要么是都市青年的插科打诨,要么是“逃课打架堕胎”的青春回忆,题材上天然缺乏想象力和发挥空间。

    除了题材,更大的问题在于叙事老套导致的割裂感。以青春回忆片为例,其本质瞄准的是不同代际人群(80后、85后、90后等)的怀旧情绪。由于每一代人都要面对不同的人生命题,80后、85后面对的是社会的巨变和恋爱人生观的颠覆,90后面对的则是校园霸凌、财富分野、精英教育等复杂命题的交织。好的青春爱情片,不光要协助观众完成对恋爱、学业方面的回忆,同时也会对某个具体的社会命题进行揭晓与启发。但大多数影片不仅没能做到这一点,给观众的体验反而却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

    去年《你的婚礼》就大大暴露了此缺陷:影片主角们2006年上高中,往回推算下来,瞄准的观众群恰好是80末、90初这一拨,但影片的故事走向却和十年前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几乎一致。再加上大陆和台湾之间本身存在的文化差异,使得整部影片看下来严重脱离现实。人物性格与行为也颇为失真,遑论升华到什么社会命题上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你的婚礼》

    不过,由于主演许光汉在《想见你》中积累的大量人气,该片依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去年五一档,其在十来部影片定档厮杀的混战中夺得了票房第一,直到档期结束后,才逐渐被张艺谋的《悬崖之上》超过。

    由于时代感割裂,观众观看这类爱情片时压根享受不到多少代入感,仅能从角色互动和台词中找到一点关于“恋爱”的些许共情——毕竟剧情再怎么离谱,片中也总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这种东西看个一遍两遍还行,倘若成为业内创作公式,批量出现,很快就看不下去了。

    表面上看,爱情片无非男女之间那点事,好写得很。但却恰恰因为太常见,只能从日常的柴米油盐、生活琐碎中提炼出精华来以小见大。这一点看似简单,却颇为复杂,需要大量生活经验来打底,非简单的编剧技巧能够驾驭。

    去年底的《爱情神话》好就好在还原出了上海普通居民的一种柴米油盐感,再加上贯穿全片的“金句”和插科打诨,大受业内欢迎。但它的成功只能归因于填补了行业一部分类型空白,实现了小众层面的欢乐,也没能在大众层面上掀起多少波澜。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影评(那些年演员表)

    《甜蜜蜜》

    回望过去,华语商业爱情片中恐怕还是以陈可辛的《甜蜜蜜》为翘楚。其成功不光是因为爱情,更反映了大时代变迁中的小人物的人生际遇,格局天然便比那些就爱情讲爱情的小家子气影片高出了好几个身位。可现在的爱情片不说达到《甜蜜蜜》的水平,编剧明明生活在新世纪,思路却还停滞在《流星花园》的时代。这本是早该被历史淘汰的创作格式,却不光没退出舞台,随着所谓“甜宠剧”的出现反倒还大大延长了寿命。主创们纷纷发现,和网剧一样,即便内容做得差些,但只要找两个自带流量的男女主演,再挑个好日子上映,抓住节日中情侣的观影需求,总能吸引到些票房,又何必费劲死抠剧本呢?

    只不过,倘若人人都不好好做内容,老想着通过蹭档期来投机,把观众给骗怕了,这种钱必然也赚不了多久。

    展开全部↓ 收起全部↑